蛇呼吸系統的形態結構

简介: (一)鼻 鼻包括內鼻孔、鼻腔和外鼻孔三部分。外鼻孔位於吻的兩側,水生種類則偏向背側,以利於露出水面呼吸。內鼻孔位於口腔前背壁面。

(一)鼻

鼻包括內鼻孔、鼻腔和外鼻孔三部分。外鼻孔位於吻的兩側,水生種類則偏向背側,以利於露出水面呼吸。內鼻孔位於口腔前背壁面。在進行呼吸時,外界空氣由外鼻孔進入鼻腔,再經內鼻孔與喉相通。

(二)喉

喉頭開口於口腔底部前方,位於舌鞘開口的後方。喉頭為縱裂狀,蛇在吞食時,喉頭可逸出口外,不致影響呼吸。蛇的喉部無聲帶,故不能發聲。但有的蛇雖無聲帶,有時亦能發出具有一定音量的聲音,如眼鏡蛇在被激怒時,由於軀幹肌緊張性增强,能够把肺內貯存的氣體壓出,經前部肺及氣管,最後由較狹小的喉頭呼出,當氣流經過氣管時,產生振動而形成聲音,此聲音是由於口腔的共振,所以眼鏡蛇雖無聲帶,但仍能發出“呼呼”的聲音。

蛇的喉由三塊軟骨組成,一塊環狀軟骨和一對勺狀軟骨。環狀軟骨呈不完全的環形,位於腹面,環的背面兩端幾乎相接,但不相連。勺狀軟骨呈匙狀或鐮刀狀,位於環狀軟骨背側,前端游離,組成喉口兩側緣,後緣借膜性結締組織與環狀軟骨的後端相連。詳見圖14—3 1A、圖14—3lB。

圖14-31A喉頭軟骨(背面觀)(吳瑞敏)

圖14_31B喉頭軟骨(腹面觀)(吳瑞敏)

(三)氣管

氣管為長管狀,眼鏡蛇的氣管長約為食管的一半,由許多不完全的-C-形的軟骨環組成。軟骨環之間靠膜性結締組織相連接。其背側缺損由結締組織所填充。氣管軟骨環的前端連接環狀軟骨,其後端與肺相通。在接近肺時,氣管分為左右支氣管,長約1 am。蛇的氣管與支氣管為呼吸的通道。

(四)肺

蛇的肺呈長囊狀,左、右兩肺差异頗大。左肺不發達,其長度因蛇而异,如眼鏡蛇的左肺長約0.5 em,尖吻蝮的左肺長約1.0 cm,為膜性的囊狀構造,無呼吸作用;右肺發達,前端起於咽喉部,後端止於近膽囊處,長度為體長的l,2左右(圖14_32)。以中國水蛇為例,其雄蛇體長38~47 em,其肺一葉長約16 em。蛇右肺分為前、後兩部,前部肺的背面內壁有許多呈蜂窩狀的肺泡,在肺泡上分佈有無數微血管,為氣體交換的主要場所,腹面為膜性結締組織,無蜂窩狀的結構,呈薄囊狀,是貯存氣體的場所。眼鏡蛇、尖吻蝮等無胸骨,只能借助於肋骨的運動,導致胸腹腔的擴大或縮小,從而吸進新鮮的空氣或排出二氧化碳。

圖14-32蝮蛇的氣管及肺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