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菇”勇者们,这些“菌儿”能吃!
可以吃的野生菌
又到了吃菌子的时节
“菇”勇者们
肯定已经跃跃欲试了
不要再以身“试毒”了
因为
小编已经整理了一份
可食用野生菌大全
还有烹饪食谱
牛肝菌
牛肝菌类
是牛肝菌科和松塔牛肝菌科
等真菌的统称
其中除少数品种有毒
或味苦而不能食用外
大部分品种均可食用
可食用牛肝菌菌盖扁半球形
光滑、不粘、淡裸色
菌肉白色
有酱香味
还可入药
白牛肝
也叫白牛肝、白牛头、大脚菇等,表面光滑不粘手,边缘钝,呈黄褐色、土褐色或红褐色,菌肉白色、肉质厚而细软,受伤后不变色。菌柄淡褐色或淡黄褐色,近圆柱形实心体。
见手青
见手青菌盖呈半球形,边缘完整光滑、粉红色或暗红色,表面有细绒毛,菌管孔密细小,为黄绿色或褐色;菌肉淡黄色、受伤立即变为蓝色;菌柄呈近圆柱形,上端稍细、色淡,中下端粗壮膨大似椭圆球形,粉红或褐红色,长有黄色或褐红色网纹。
黑牛肝
黑牛肝菌呈半球形,边缘完整光滑,古铜色或黑色,表面光滑,菌管孔较粗,呈褐色;菌肉近白色,厚而坚实,受伤处变为淡紫色或淡黄色;菌柄古铜色,呈近圆柱形,上端稍细,中下端膨大。
黄牛肝
黄牛肝,菌体肥大、边缘幼时内卷,成熟时展开,有脂状感。菌盖表面有很多凸凹不平的痈状突起,成熟后多龟裂,呈土黄色,菌管为浅黄褐色,菌柄呈黄褐色的圆柱形,粗壮,质地硬脆,上端有金黄色小点。
牛肝菌加热不充分,有可能导致食物中毒,一般切成片状,配上大蒜、火腿及皱皮青辣椒爆炒。也可配上干尖椒、大蒜、热油中干煸。
鸡枞菌
鸡枞菌幼时似一把关闭的雨伞,成熟时菌盖伸展开来,恰似一把撑开的遮阳伞,又似遮雨的斗笠。因表皮呈不同的颜色被民间起名为黑皮(青皮)、黄皮、白皮、草皮鸡枞,其中以黑皮鸡枞最好。
鸡枞的吃法很多,炒食香,煮食鲜,还可以做成“油鸡枞”,长期保存。
青头菌
青头菌菌盖幼时呈半球形,成熟后平展,中心具有浅的凹陷,表面呈绿色或灰绿色、龟裂为小块状、稍黏滑。菌褶为白色片状,菌柄呈上下一致的白色圆棒状。
青头菌菌肉肥厚、味淡、口感柔和,可以单独食用,也可以搭配各种蔬菜、肉类、海产品炒、烩、蒸、烧、煮。
鸡油菌
鸡油菌也叫黄丝菌、鸡蛋黄菌、黄花菌等。鸡油菌幼体似钉状,成熟后呈浅漏斗状,似鸡油般呈杏黄色,其颜色绚丽、香气浓郁、味鲜而脆嫩。
鸡油菌可单独食用或与各种蔬菜、肉类搭配。常见的菜肴有蒜爆鸡油菌、葱汁鸡油菌、银耳鸽蛋烩鸡油菌、蛙腿鸡油菌煲、乌鸡炖鸡油菌、清汤鸡油菌等。
松茸
松茸菌盖肥厚,扁半球形至近平展,具黄褐色至栗褐色平状的纤毛状的鳞片,表面干燥,菌肉白色,细嫩有特殊的清香气。
松茸传统做法是炭烤和煲鸡汤,近年较为流行松茸刺身、松茸蒸蛋等。
奶浆菌
奶浆菌,不管触碰哪里,只要弄破,都会流出像牛奶的汁液,生吃都没有关系,奶浆菌味道甜甜的、脆脆的,汁水也很多。
奶浆菌多单独或与各种蔬菜、肉类、海产品搭配,炒、炸、炝、炖、爆均可以,其风味各有特色。
干巴菌
干巴菌维状革质,幼时柔软易断裂,成熟后较干韧。从基部分出扇形或莲座形的瓣片,向上依次裂成珊瑚状或扫帚形的分支丛生,颜色灰白至灰黑色或橙黄色至黄褐色。
干巴菌多和富含硫氨基酸的火腿、鸡蛋搭配食用,也可以和皱皮青辣椒、宣威火腿、干红尖椒、鸡蛋、白菜等搭配炒食,由于干巴菌有异香,无论怎样烹调加工都香气扑鼻,令人垂涎欲滴。
羊肚菌
羊肚菌菌盖表面凹凸不平,形状像羊肚,又称羊蘑、羊肚蘑等,是一种世界公认的药食兼用的珍贵菌类,因其营养丰富、肉质脆嫩、风味独特。
羊肚菌素有“素中之荤”的美称,做法也多种多样。常见的羊肚菌美食有羊肚菌蛋羹、羊肚菌土鸡汤、羊肚菌小白菜粥等。羊肚菌可以搭配任意食材进行烹饪,烹饪后的羊肚菌飘香四溢、回味无穷。
扫把菌
扫把菌种类繁多,以淡红丛枝瑚产量最大。它们群生于阔叶林、针叶林腐木上或腐殖质上,子实体呈珊瑚状。柄短粗,菌肉白色、粉红色或其他。
扫把菌一般不单独食用,多和各种肉类食品搭配,炒、拌、烩、炖等。
松露
松露无根、茎、叶,只有一个棕黑色的子囊果埋于地下,发出异香,囊果呈球形、半球形、块状或不规则块状,块菌幼时呈浅黄褐色,成熟后为褐色、红褐色至深褐色,干后暗褐色(近似于黑色)。
松露常用鲜块菌切片煮鸡、排骨、猪脚、羊肉,其汤鲜美无比,还可以油渍及炒吃、炭火烧烤吃、泡酒等。
竹荪
竹荪形状略似网状干白蛇皮,它有深绿色的菌帽,雪白色的圆柱状的菌柄,粉红色的蛋形菌托,在菌柄顶端有一围细致洁白的网状裙从菌盖向下铺开。
竹荪营养丰富,香味浓郁,滋味鲜美,自古就列为“草八珍”之一。常用于炖鸡,所煮鸡汤鲜美异常,令人难忘。
温馨提示
1
采拾或购买菌子时,选择曾吃过并已证明不会发生任何危险的野生菌,不确定的不要。
2
不要采拾或购买有明显腐烂或变质的野生菌。
3
不同种类的野生菌不要混在一起炒或煮,最好每次食用一种野生菌,食用野生菌时不要过量。
4
烹调菌子的方法要得当,一定要煮熟炒透。
5
吃菌子时不饮酒。酒精可促进毒素吸收,也可能与菌子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新的毒素,进而引起中毒。
6
出现不适应立即前往正规医疗机构治疗。
素材编辑整理于健康中国、云南网等
原标题:《“菇”勇者们,这些“菌儿”能吃!》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