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 | 全国9大省市产业链“链长制”核心思路及战略布局

简介: 2020年4月28日,江西出台《关于实施产业链链长制的工作方案》,11位省领导任14个重点产业链链长。与浙江推动区域块状特色产业做大做强不同

2020年4月28日,江西出台《关于实施产业链链长制的工作方案》,11位省领导任14个重点产业链链长。与浙江推动区域块状特色产业做大做强不同,江西的“链长制”重心在“稳”。

受疫情影响,2020年一季度江西生产总值为5343.4亿元,同比下降3.8%,经济下行压力罕见;另一方面,江西产业链供应链衔接不畅,部分产业如铜、汽车、钢铁等运行困难,消费疲软、利润减少、资金紧张、信心不足等问题日益显现。

因此,江西建立“链长制”,要求各地按照“一位省领导、一个牵头部门(责任人)、一个工作方案、一套支持政策”的工作模式,由省领导亲自协调产业链上下游各种矛盾和困难的化解、企业的帮扶、市场的需求拉动、要素的保障等,有利于更好地调配资源,填补链条缺口,亦是对冲疫情影响、畅通产业循环的重大创新。

三、深圳方案:“链式服务”打造产业链集群和 “链主”企业

2020年7月发布的《深圳市关于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坚定不移打造制造强市的若干措施(征求意见稿)》,深圳建立“链长制”,以实体制造业为重点,打造产业链集群和“链主”企业,系统集成能力强、市场占有率高、产业链拉动作用大、年产值不少于100亿元的制造业企业作为链主企业重点支持。

支持将较大面积的连片土地出让给“链主”企业,鼓励其对产业空间进行统一规划管理,在保持用地性质、用途不变的前提下,允许其将一定比例的自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及建筑物转让给核心配套企业。

同时,深圳加大对制造业大集群、大项目和大企业的培育引进力度,进一步壮大制造业规模。努力打造先进制造业集聚地。从企业梯队、总部企业、重大项目等几个方面给与投资和用地支持。

合理区分“链长”与“链主“的权责关系。“链主”与“链长”的关系,还是一个在资源配置中如何让市场机制起决定性作用的同时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的根本性问题。

其中“链主”处于核心地位,能够协调产业链上各个节点的活动,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可以使整个产业链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正常工作,但也可能处于自身利益阻碍整个产业链升级。

对于“链主”,深圳提出充分发挥其领航作用。支持其主导或参与国际、“一带一路”区域、行业标准的制定和修订,鼓励“链主”企业在关键领域率先建立地方标准、团体标准,引领地方关联企业发展。鼓励“链主”企业联合中小企业建设制造业创新中心,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协同创新机制。

对于“链长”,主要职责在于梳理重点产业链,找准产业链缺失和薄弱环节。制定产业链关键卡点攻关项目清单,经市政府审定后对清单项目给予重点支持。

加强链式服务,对产业链“链主”企业和核心配套企业建立常态化服务机制。并为“链主”企业提供服务支持,鼓励产业空间进行统一规划管理,在保持用地性质、用途不变的前提下,允许其将一定比例的自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及建筑物转让给核心配套企业。

四、河北方案:全省建立产业链“链长制”

2020年10月12日,河北省出台了《关于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全省建立产业链“链长制”,新布局一批省级高新区,建立国家高新区与省级有关部门“直通车”制度。

继续推动高新区调整完善主要负责同志兼任体制,支持选拔配备懂园区、懂产业、懂创新的优秀干部充实高新区领导班子。

推行全员聘任制,实行岗位公开、择岗自愿、竞争上岗、公开招聘,形成人员能进能出、岗位能上能下的竞争性选人用人机制。

鼓励高新区发展数字经济,加快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引领新旧动能转换。

高新区要深入推进新兴产业“强链、补链、延链”工程,建立产业链“链长制”,实施“一链一图、一链一制、一链一策”,培育形成若干以科技领军企业为龙头、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五、河南方案:精准配套“新兴产业链”发展

2020年10月26日,河南省提出10个新兴产业链是河南省新兴产业发展的关键点和着力点,围绕新型显示和智能终端、生物医药、节能环保、新能源及网联汽车、新一代人工智能、网络安全、尼龙新材料、智能装备、智能传感器、5G等10个新兴产业链,按照“一个产业链、一个方案、四个清单、一套班子、一抓到底”的原则,成立由省级领导同志为链长,省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厅负责统筹推进的工作专班。

构建由一个机制和10个新兴产业链现代化提升方案组成的“1+10”工作体系,在新兴产业发展、企业引进、政策支撑等方面初步显现良好态势。

六、山东方案:“1个图谱”和“N张清单”

2020年7月2日山东省通过《关于深化改革创新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的意见》中明确提出全面推行“链长制”,随后省内各地市陆续出台具体措施,为“链长制”落地提供顶层政策保障。

2021年1月再次提出,聚焦10个重点产业、35条关键产业链展开深度解剖梳理,每条产业链形成“1个图谱”和“N张清单”,以工程化、项目化的方法展开规划设计。

“1个图谱”指精准绘制产业链图谱,“N张清单”指分别形成产业链龙头骨干企业清单、主要配套企业清单、锻长板重点领域清单、补短板突破环节清单、关键产品技术攻关清单、可对接的省外头部企业清单、可对接的省内外科研机构清单、可对接的省内外社会基金清单、重点产业区域布局清单、重点项目清单等。

“1个图谱”和“N张清单”正式形成后,将为山东省市携手“双招双引”,精准实施一批强链补链项目提供具体抓手。

山东将聚焦重点领域、关键节点着重补齐补强,加快构建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生产供应体系,确保关键时刻不掉链子;同时聚焦优势产业领域,持续精耕细作,以更多独门绝技带动增强全产业链优势。

这个过程中,山东将分行业打造一批规模大、技术强、品牌响的“领航型”企业,并启动新一轮中小企业专业化能力提升工程,引导中小企业加强与“领航型”企业的协同创新、配套合作,促进大中小企业共建产业链、互通供应链。

以此为基础,今年,全省将再培育特色产业集群20个左右,支持潍坊动力装备、济南莱芜绿色智造、青岛轨道交通装备、青岛智慧家居等争创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

七、黑龙江方案:分层级确定本级重点产业链

2021年2月,黑龙江将实施产业链“链长制”,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促进工业高质量发展。

“链长制”旨在贯通上下游产业链条的关键环节,通过介入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沟通协同环节,在要素保障、市场需求、政策帮扶等领域精准发力,形成长效机制。

黑龙江现有石化、玉米加工、生物医药、石墨、汽车、航空航天、新型智能装备制造等7条重点产业链,将由省政府主要领导担任总链长,副省长担任链长。各市(地)、经济功能区分层级确定本级重点产业链,一体化推进。

2021年,黑龙江省将依托“链长制”,加快15个千亿级产业壮规模、提档次,把食品和农副产品精深加工打造成支柱产业,同时培育汽车等高端制造业集群,推进石墨等碳基材料向中高端迈进,支持哈尔滨新区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和航空航天产业基地。

八、合肥方案:围绕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

2020年6月,合肥市在全市范围内推行产业链“链长制”。“链长”的主要任务包括完善产业发展规划和产业链发展思路,理清产业链发展的具体需求,提出支持产业链发展的政策措施,研究建设产业链创新型企业库,协调推进重点项目,建设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建立常态化服务机制。

为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确保最大限度克服疫情影响,该市印发《合肥市做好“六稳”“六保”抓细抓实经济发展工作“123+10”行动方案》,实施“123+10”行动,即坚定一个目标、构建两个体系、建立三项机制、实施十大措施。

为此,合肥市探索实施产业链“链长制 ” ,拟从市级层面建立统筹调度机制,合力解决企业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让企业串珠成链,形成“链条”规模,做足、做好产业“链”文章。

以“链长制”为抓手,合肥市围绕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梳理出集成电路、新型显示、创意文化、网络与信息安全、生物医药、节能环保、智能家电、新能源汽车暨智能网联汽车、光伏及新能源、高端装备及新材料、人工智能、量子产业等12条重点产业链,由市委市政府相关负责同志担任产业链“链长”。

九、南京方案:四个一工作推进机制

2020年7月,南京市委市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南京市推进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

在“4+4+1”主导产业体系基础上,聚焦软件和信息服务、新能源汽车、新医药与生命健康、集成电路、人工智能、智能电网、轨道交通、智能制造装备等八大产业,提出全面实施产业链“链长制”,推动八大产业主营业务收入每年增长20%左右,力争到2025年,全面建成核心技术自主可控、产业链安全高效、产业生态循环畅通的先进制造业体系,打造若干全国有影响力的产业链条。

为实现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目标,南京全面实施产业链“链长制”,每月对产业链发展情况进行专题研究和调度,协调解决产业链发展中的重大事项,着力形成“四个一工作推进机制”:一条产业链,一位市领导,一个工作专班,一位专班负责人。

市工信局牵头抓好软件和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智能电网产业链发展;市发改委牵头抓好集成电路、轨道交通产业链发展;市科技局牵头抓好新医药与生命健康产业链发展;市投促局牵头抓好智能制造装备产业链发展;

各部门发挥全市齐抓共推产业链发展的工作合力,重点攻关九大任务。

打造产业重点园区方面:针对每条产业链打造3-5个聚焦细分领域的产业重点园区,加强重点调度和扶持,推动产业集聚集约发展。

培育产业龙头企业方面:每个产业链梳理30个左右重点企业,建立龙头企业培育库,对入库企业实施“一对一”精准服务,推动本土优质企业做大做强。

拓展推广应用场景方面:定期发布示范应用场景,制定发布《南京市创新产品应用示范推荐目录》,搭建创新产品供需对接信息共享网上服务平台,为本地产品提供更多参与市场竞争的机会。

(本文来自招商引资总参(ID:zsyznc),图片版权属原作者和首发媒介。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公众号立场。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我们,我们将做相关处理)

案例+

榜单 | 最新发布:自贸试验区金义片区一季度改革创新案例

关注 | 义乌备案单证数字化推动数字贸易建设:浙江自贸区“最佳制度创新案例”探秘(三)

关注 | 义乌自贸试验区建设搭乘“数字快车”:浙江自贸区“最佳制度创新案例”探秘(二)

关注 | “义新欧”首季超500列领跑长三角: 浙江自贸区“最佳制度创新案例”探秘(一)

洞察与远望

使命:为发展献策 为未来发声

愿景:打造浙江最具影响力社会智库

核心价值观:接地气、讲真话、出实招

义商智库由一群有理想、有抱负、有专业能力的研究者组成,致力于区域经济社会的前沿观察,努力在改善中国区域(城市)社会发展、经济建设、市场秩序、营商环境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为用户提供前瞻性、建设性的本土原创决策解决落地方案。在城市建设、产业发展、市场建设、乡村振兴、营商环境、知识产权、企业战略、互联网等方面多有研究,具备全球视野、世界眼光,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开放性研究平台。在为政府建言献策的同时,为企业提供新视角、新思路、新对策的全智慧服务。义商智库秉承务实、创新的理念,整合资源,深度结合地方实际展开前瞻性研究,发布年度展望报告、行业报告和咨政《决策参考》,服务事业发展。

调研咨询找义商智库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