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栗通霄] .挑炭古道

简介: 圖:挑炭古道 苗栗通霄、苑里位於濱海,銅鑼、三義位於山區,自古以來,兩地之間的物產互通有無。 濱海出產的食鹽、漁產運往山區,而山

圖:挑炭古道

苗栗通霄、苑里位於濱海,銅鑼、三義位於山區,自古以來,兩地之間的物產互通有無。

濱海出產的食鹽、漁產運往山區,而山區所產的茶葉、獸肉輸往海濱,挑伕忙碌運送物資往來於兩地之間,而在山區走出數條古道。

「挑炭古道」就是其中的一條古道。日據時代,通霄、三義山區燒製木炭的行業興盛,而通霄的福興地區臨近三義,

出產的木炭運往通霄市區路遠不便,所以多雇用挑伕運炭翻越山區,經由三義火車站裝運輸出,因而走出了這條「挑炭古道」。

隨著時代變遷,木炭產業逐漸式微,昔日山間繁忙運送木炭的舊路於是逐漸荒廢而沒落。近年來,

在地方提倡登山休閒風氣及賞桐的熱潮下,挑炭古道再度活絡起來,成為苗栗著名的賞桐熱門路線之一。

走訪挑炭古道最理想的季節,當然要選在桐花盛開的季節,既可領略古道丰采,又可欣賞桐花美景。油桐花開約在五月初,

盛開時,白花朵朵,山頭染白,猶如覆雪,所以有「油桐五月雪」的美名。

但油桐花期隨天候而定,有時花開早,有時晚花開。去年五月上旬,油桐花正嬌美,今年同樣的時間,

油桐卻已繁華落盡。我選在這時來走挑炭古道,時間已過遲,桐花多已化為塵泥,只有古道依舊。

圖:金田休閒農場

挑炭古道,橫跨通霄、三義兩鄉鎮,所以可從通霄或三義的方向進入。

我今天選擇從通霄的福興村進入,

停車於車輪坑產業道路的「金田休閒農場」(註1)。農場距離挑炭古道的登山口不遠,又有寬敞的停車空間。

金田農場的後方有步道可通往挑炭古道的入口,不過指標並不清楚,再加上農場內也有休閒步道及農園小路,路徑顯得紛歧。

較理想的上山路線,是從農場左側進入(往休閒農塘),會先經過農場的三合院古厝,再經過小草坪,抵達池塘時,

就會看見旁側的見登山步道了。一路上行,可抵達「永興農場」附近,

再接車輪坑產業道路時,即可看見挑炭古道的登山口及標誌了。

我則走了農場右側的水泥農路上山,雖然殊途同歸,但一路無遮蔭,走來較為辛苦。約15分鐘,

抵達上方的車輪坑產業道路。路旁也有小停車場,此時也還有空位。若想省卻走金田農場上山的這一段路程,也可考慮直接開車上山抵達這裡。

挑炭古道入口附近的產業道路,有不少油桐樹,可惜花期已過。樹上、地上都無桐花蹤跡。

金田休閒農場的三合院古厝。

從金田農場走往挑炭古道。

圖:挑炭古道,全程以卵石鋪成的石階為主

進入挑炭古道,就感受到濃濃的古道氣氛。

以卵石鋪成的舊路,舊跡仍在,當年的挑伕擔著木炭,

腳踏著地上的卵石,一步步的往上爬,翻越山嶺,前往三義。

沿途走於林蔭裡,雖無展望之美,但亦無日曬之苦,肩頭沒有木炭重擔,只有輕量背包,

走來相當愜意。而林相以樟樹、相思樹、楠木為主,也有少許油桐樹,但花期已過,

隱於林間。

沿途不見遊客,古道愈見幽靜,而路跡相當明朗。桃竹苗的丘陵地,不如北部多雨,土壤較為乾燥,少草,多石,

所以容易崩塌,沿途偶見山坡土鬆石滑的地貌。可能因此古道受到地形改變而有了今昔變化。

愈往上爬,後段變為陡峭,坡壁塌坍或土壤流失的情況愈為明顯。部份陡峭或崩塌的路段甚至架設了繩索以供遊客攀爬輔助,

恐怕已不是當年挑伕們走的舊路。

整體來說,挑炭古道仍洋溢著古味,這種以卵石鋪設的山路,是竹苗地區古道的特色,

例如新埔的三段崎古道、

關西的石光古道都有這種卵石鋪成的路段。

挑炭古道。

卵石石階路。

末段變為陡峭。

圖:三通嶺(大坑尾山)

約30幾分鐘,抵達山嶺,山路轉為平緩的泥土路,夾道芒萁以綠意相迎。

不久來到古道最高點的「三通嶺」。

三通嶺,又名「大坑尾山」,海拔473公尺,有一顆編號 1099的二等三角點基石。

三通嶺,顧名思義,是三義、通霄分界的山嶺。山頂平坦,有一片稀疏的相思林,樹幹細,

樹齡或許僅有一、二十年而已。相思樹是製作木炭的原料,如今產業衰微,相思樹悠然生長於山區,也成為台灣低海拔山丘最常見的樹種之一。

三通嶺的空地,有「苗栗縣三叉河登山會」設置的山友亭及三通嶺石碑。林間空地寬敞,適合遊憩。

三通嶺亦可眺望通霄、苑里方向,可惜今日天候迷濛,無所展望。嶺上另有一條支線步道,

通往三義方向,名為「五月雪步道」,是當地著名的賞桐步道。可惜才五月初,桐花就辭世了,五月不見五月雪。

續往三義方向的挑炭古道前行。越過三通嶺,古道平緩而下,質樸的泥土路。不久,遇叉路,左往松林步道,

可接「梯仔崎古道」。挑炭古道則取右行,不久,又變為卵石鋪成的石階路。三義段的挑炭古道,卵石鋪設的石階路更寬闊,

更完整,大致以三塊卵石橫排,中間大塊,兩側小塊,以利挑伕踏踩。我第一次看見這麼有規模而且齊整的卵石石階古道。

大坑尾山二等三角點基石。

挑炭古道石階。

不少遊客上山。

圖:挑炭古道路旁的舊石柱

沿途陸續遇到上山的遊客。由此可見,遊客大多從三義的方向來走訪挑炭古道,而以三通嶺為終點。

三義段的挑炭古道也較平緩好走。沿途偶見路旁一、兩株油桐樹還有少許未落的桐花,路旁地上則偶見零星的桐花如殘雪。

途中,路旁一根直立的石柱,尖狀的柱頭、古樸的柱身,吸引我的注意。趨前探察,發現柱子兩側上頭有刻字,

一側寫著「三叉庄大坑共有墓地」,另一側著「雙草湖 番甲分 厘管理者三叉庄長」。

「三叉河」,是三義在日據時代的舊地名,設有「三叉庄」,雙草湖、大坑都是當地的地名,今屬於三義鄉雙湖村。

由石柱刻字的庄名、地名、地號(番),可看出是日據時代設置的石柱地界。內容雖提到墓地,

不過沿途卻沒有看見任何墳墓,一路都是綠色森林。

約行25分鐘,抵達登山口,附近民宅有一間土埆厝,泛黃泥塊砌成的屋牆,古樸有致。這裡就是三義鄉雙湖村的大坑了。

古道至此變為柏油路,接苗48鄉道。後續仍有一段古道,續往三義火車站的方向。

車子停放在金田農場,所以只走至土埆厝這裡而已。於是循原路走挑炭古道回到三通嶺,然後再走往金田農場。今天挑炭古道之行,

雖然無緣看見滿地桐花如雪的美景,卻有幸遇見一路由卵石鋪成的古道舊階。

旅記日期:2009.05.09 (寫於2009.05.18)

【延伸閱讀】

.第1659篇 - 2021.01.08 旅行影片:挑炭古道.五月雪步道

【路程時間記錄】

金田休閒農場---15分鐘---挑炭古道入口(永興農場附近)---35分鐘---三通嶺---25分鐘---土埆厝

註1:我的交通路線如下:

由二高通霄交流道下,往通霄方向(苗128縣道),遇台1線左轉,過「通霄隧道」後,

立即左轉苗121縣道(路口有飛牛牧場標誌)。沿著121縣道前行,至8.5K,於「和興橋」

處左轉「車輪坑產業道路」,至「車輪坑二號橋」左轉,前行約1公里多,右叉路轉入「金田休閒農場」。

產業道路沿途都有農場指標。

[旅行照片]

挑炭古道入口(永興農場附近的車輪坑產業道路旁)。

古道走於森林裡,沿途以樟樹、相思樹、楠木為主。

接近三通嶺時,古道趨於陡峭。

爬上山嶺,古道變為平緩,夾道芒萁綠意相迎。

三通嶺的相思林,古道最高點,也是休憩處。

挑炭古道續走往三義方向。

沿途古道寬闊,卵石石階,路況良好。不少遊客上山。

路旁出現一根石柱。

石柱上有刻字,是日據時代設立的石柱。

古道沿途的桐花殘跡。

土埆厝,此處地名為大坑。在此折返。

回程。挑炭古道,丰采迷人。

[旅行地圖]

[交通地圖](可用箭頭上下左右移動及放大縮小)

在較大的地圖上查看通霄挑炭古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