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的故事3:货币是如何发行和流通的
回顾一下我国改革开放后M2增速变化的历史,M2从1980年到2012年,M2年均增速达到17%,从1980年的仅仅2000亿元左右,暴增到2016年的155万亿,高达750倍,与此同时,四十年来基础商品的物价也上涨了数十倍,不过科技产品由于生产力和技术水平的提高,上涨得并不多,这也反应了工业化产品自带的通缩属性。
M2增速的变化始于2013年,当年M2增长13.59,2014年增长11.01,2015年增长13.4,2016年增长11.3。如果网友对以上数据没有感觉,我们对比一下2008年4万亿时就知道,2008年推出4万亿刺激计划,2009年M2就暴增27%,2010年暴增19%。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M2控制目标是13%左右,实际只达到11.3%,这说明M2增速自2016年之后开始放缓了。 2017年1月和2月数据也证明了这点,1月增长11.3, 2月增长11.1%,3月增长10.6,增长乏力十分明显。
M2增速降低就表示央行在减缓向市场供应货币的速度,放水的龙头正在逐渐关上阀门。
2.2 M2增速放缓的原因——去杠杆周期的到来
我们需要判断的是近几年的M2增速减缓是暂时性的还是历史性拐点,是央行刻意为之,还是无可奈何,即使想大规模放水,但市场不买账。想要搞清楚这个逻辑,就得从现代纸币的发行机制和原理说起,大家就能明白为什么央行即使掌握印钞机,也很难对付通货紧缩。
2.2.1 金银货币的发行原理
金银货币本身是有价值的,所以从皇帝到普通百姓,再到当今的中央银行,发行权利是平等的,谁在山上挖到一块金子,谁就可以用它到市场上购买商品,这块金子因此可以流入市场,也就相当于发行了一块金子货币。皇帝和政府其实只有金银货币的铸币权,就是将金银铸成不同重量,不同成色的货币,以方便使用。电视剧中也有这方面的信息,古代有种银子叫官银,信誉高,成色足,形状规整。同时民间还流通着碎银子,或是钱庄自己铸造的银锭。所以在金银货币面前,官民平等。
2.2.2依托信用和债务发行的现代纸币
1971年前,现代纸币是依托黄金发行的,其后美元与黄金脱钩,就变成了依托信用和债务发行。
为什么现代纸币要依托信用发行?很简单,因为纸币本身没有价值,印刷出来后,需要中央银行为其价值背书。所以,纸币在进入市场流通之前,需要央行为其赋予价值,最直接办法就是购买国债或是出借给银行,然后从政府或民间手里换取国债,以及从银行那里获得抵押证券。在08年以前,通过强制结汇的方式,从外贸公司那里获取美元,然后按照一定汇率发行等价值的人民币流通到市场,这是人民币主要的发行方式,而其价值就是存在央行里的美元。
而美元的发行原理是这样的,首先美国政府发行国债,然后美联储开动印钞机印刷美元购买了国债,接着美国政府拿到美元再花出去,包括军费开支,政府雇员的工资,还有各种社会福利等。最后美国政府再通过税收把美元收回来,其中的一部分归还给美联储,赎回国债。通过这样一系列操作,没有价值的纸币就变成了携带价值的钱。换句话说就是,市场上只能允许携带价值的纸币流通,不允许没有价值的纸币在市场上流通。
美国政府只有用钱的权利,印钱的权利在美联储,这在源头上制止了政府滥发纸币造成恶性通胀的可能。
2.2.3央行发行的是基础货币,商业银行创造信用货币
一个国家的货币总量中,央行发行的纸币只占很少一部分,总数不超过15%,剩下的大部分是商业银行创造的信用货币。
例如,中国现有约155万亿流通货币M2中(这是2016年数据,2021年达到了238万亿),央行发行的基础货币只有约30万亿,其它80%以上的120多万亿都是商业银行创造的信用货币。
什么是信用货币呢?其实古已有之。
举个例子:大明朝某钱庄有客户存银1万两,该钱庄开出承兑银票2万两,这多出的1万两就是该钱庄创造的信用货币。古代钱庄多开银票是有风险的,如果走漏风声,钱庄信誉受损,就可能遭到存钱客户的挤兑而倒闭。
现代银行体系作了改进,成立了中央银行,实行存款准备金制度,极大地加强了银行创造信用货币的能力。
再举个例子:某现代银行有存款100亿,若存款准备金率10%,则上交央行存款准备金10亿后,就可以放心大胆的把余下的存款贷出去,不用担心挤兑,因为后面有中央银行撑着。那么可以贷出去多少钱呢?理论上是存款准备金的倒数,即1000亿,即把存款量放大了10倍。所以当市场不景气时,可以通过降低存款准备金的方式来给市场注入流动性。
所以现代银行都是尽力扩大存款量,同时尽力把银行存款借出去以获取利息,在这样的不断循环中创造了大量的信用货币。
请大家注意,无论是古代钱庄还是现代银行,创造信用货币有个共同的特点,这就是信用货币必须由贷出钱的银行和借钱的负债者双方共同创造,缺一不可。所以信用货币实际是由债权和债务组成的,这一点和央行发行的基础货币是一样的,所以人们对现代纸币的俗称——钱就是债务,或者是钱就是欠条。
因此现代纸币体系有个与金银货币完全不同的特点——可以因债务的累积而不断创造货币,又可以因债务的归还或违约而消灭。
简单说就是,现代货币可以随债务的增长而增长,又可以因债务的降低而收缩。于是这里就有了一个逻辑:债务增长→货币增长→通货膨胀,债务降低→货币收缩→通货紧缩。反应到老百姓在日常生活中的感受就是物价上涨和下跌。
拉长时间看,可以分为通货膨胀周期和通货紧缩周期(通货紧缩周期不一定是M2的增速为负,而是市场进入还债周期就可以认为到了通货紧缩周期。由于债务都有利息,央行发行的货币需要保证增速超过利息,市场才不至于发生钱荒),周期时间可以长达几十年。正确判断一个国家经济是处于通货膨胀周期,还是已经进入通货紧缩周期是非常重要的,将决定一个国家经济发展前途。甚至对个人的人生和理财都是重要的,谁要能在30年前判断中国处于通货膨胀周期,今天已经赚得盆满钵满了,而且毫不费力。那么如何判断呢?
承接上文:(复制网址,搜索观看)
货币的故事1:从经济增长到货币超发谈起
https://www.toutiao.com/i7072214455446307363/?group_id=7072214455446307363
货币的故事2:为什么通货紧缩这么危险
https://www.toutiao.com/i7073398092627755551/?group_id=7073398092627755551
我们下期再聊。成文不易,望点赞、关注。
写在后面:本文的最初作者是天涯网友 x8596t,我看后极为佩服作者扎实的经济学功力。目前我正在研究债务经济和泡沫经济,还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成文,因此先把这个系类的文章分享给大家,我对原文进行了删减和增补,添加了图片,以使文章尽可能浅显易读。
举报/反馈返回搜狐,查看更多